李小龍
在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與全國、全省一道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合作市委、市政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決落實中央和省州關于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各項決策部署,大力弘揚偉大脫貧攻堅精神,真抓實干、攻堅克難,持續鞏固教育、醫療、住房、飲水等脫貧成果,深化產業、就業、消費、幫扶等重點工作,統籌推進“五大振興”,鞏固拓展脫貧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取得新成效、邁上新臺階。
鞏固脫貧成果
繪就“民生篇”
合作市聚焦“兩不愁三保障”,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累計識別納入監測對象70戶393人,落實到戶產業扶持資金140.5萬元,新(續)建教育項目16個,落實“教育高質量發展市長獎勵資金”,義務教育鞏固率99.82%,累計轉型升級鄉村就業工廠(鄉村就業幫扶車間)11家,新認定鄉村就業工廠、幫扶車間3家,輸轉務工3.8萬人次,勞務創收2.8億元,持續完善提升7所鄉鎮衛生院和32個村衛生室服務能力和水平,脫貧人口及監測對象基本醫療參保率、資助率均達100%,落實動態監測、抗震改造補助資金102.81萬元,投入360.4萬元實施兩期安全飲水鞏固拓展農村供水保障項目25處,強化兜底救助保障,為4160名困難群眾發放臨時救助589.42萬元。疫情期間,為全市城鄉低保、特困供養人員發放一次性生活補貼和物價補貼191.8萬元。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萬元,同比增長9%,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培育特色產業
譜寫“發展篇”
合作市立足自然條件和資源稟賦,培育壯大“牛羊飼糧藥菌”六大特色產業,打造“羚東”“羚南”“羚北”三大產業區域,大力實施“八萬工程、六化工程、五型工程”,聚力激活產業載體。創建犏雌牛養殖、美仁牦牛提純復壯、藏羊養殖等13個養殖基地,培育中藏藥材、優質牧草、羊肚菌等10個種植基地,加快推進牦牛產業高質量發展等10個項目。打響“中國牦牛乳都”區域品牌。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魅力”之果正散發出獨特的“芳香”,各類富民特色產業成為全市農牧民穩定增收的“壓艙石”和致富筑夢的“發動機”,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建設美麗鄉村
擘畫“振興篇”
合作市把美麗鄉村建設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深入推進文化旅游“一十百千萬”工程,深入實施“三大革命”“六大行動”,內提質量、外樹形象,全力建設村莊美、產業興、農民富、生態優的美麗鄉村,高標準建設58個生態文明小康村,創建全省鄉村建設示范村17個,實施農牧村人居環境連片整治項目14個、村組道路24條123公里,村組硬化路實現全覆蓋,合和公路、西寧道至勒秀鎮快速通道工程全面鋪開,30分鐘城市圈正在形成。“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農牧民群眾的希冀正逐步在美麗鄉村建設的浪潮中變為現實,生態宜居已經成為合作市農牧村的一張新名片。
強化黨建引領
書寫“治理篇”
合作市加快構建“黨建引領、法治為本、自治為基、德治為先”的鄉村治理新格局,以扎實有效的“環境革命”成效助推打造“五無甘南”、創建“十有家園”,在“網格化+十戶聯防”“141”城鄉基層社會治理模式的基礎上,創新治理模式、優化治理體系,深化“8+”基層社會治理工作機制,全力打造服務群眾零距離、基層治理全覆蓋、應急處置快響應的“8+”基層社會治理“甘南品牌”。
鄉村振興,美美與共。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描繪的宏偉藍圖,羚城兒女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關于鄉村振興戰略的偉大決策,加快建設青藏高原綠色現代化先行示范區,努力打造“五個新高地”,爭當百億強縣排頭兵,為全面建成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的現代化新合作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