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瑪曲訊 (記者 苗娟娟 完代草 彭翠筠) 連日來,位于海拔3500—4800米的黃河首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濕地冰雪消融,雁歸草綠,鶴舞首曲。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黑頸鶴以及斑頭雁、赤麻鴨等珍稀鳥類在水草中嬉戲覓食,珍稀鳥類成為首曲濕地“?”。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首曲濕地有鳥類15目32科112種,占甘肅省鳥類種類的19.86%,占首曲濕地陸生脊椎動物種類的79.43%,首曲濕地成為北方鳥類和全部陸棲脊椎動物多樣性的“偏高值區”。同時,濕地所處的地理位置和獨特的地貌特征以及高原環境也構成了獨特的生命存衍區,有些生物在這一區域己達到邊緣分布和極限分布,是珍貴的種質資源和高原基因庫。
黃河首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保護區集中連片的562.5萬畝濕地分布著豐富的珍稀瀕危物種,有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5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12種,甘肅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7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2種,尤其是每年在保護區棲息繁殖的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黑頸鶴數量達到480只之多,占全球總數量的十分之一。
近年來,瑪曲縣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不斷完善草原承包和基本草原劃定,全面落實草原補獎政策,認真實施退牧還草工程、沙化草原治理項目,加強草原鼠害綜合防治,實施黃河干流瑪曲段防洪治理工程、推進國家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建設、加強草原法治體系建設、加快傳統畜牧業轉型,大力實施生態文明示范村建設等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全力推動黃河上游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草原向黃河補給水源的能力進一步提高。2013至2021年,累計完成退牧還草工程草原圍欄95萬畝,補播改良退化草原63萬畝,人工種草7萬畝,毒害草治理2.5萬畝。設立了100平方公里的國家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積極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2021年治理沙化草原5.052萬畝,綜合保護修復退化草地3.66萬畝。全面開展禁牧區監管和草畜平衡區超載牲畜核減工作,2019年全縣整體達到了草畜平衡,2021年全縣減畜65.11萬個羊單位。同時,實施黃河干流瑪曲段防洪治理工程,有效遏止了水土流失蔓延發展趨勢,使草場塌岸得以有效治理。
據水文資料顯示,2019年黃河在瑪曲入境時徑流量為86.26億立方米,出境時水量增加到201.2億立方米,增加了114.94億立方米,出境流量較2007年增加了54.8%,水資源補給量平均增加了55.6%,草原水源涵養能力明顯提升,對保障黃河流域生態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