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河 農歷正月十五晚,著名藏傳佛教圣地、“世界藏學府”——夏河拉卜楞寺舉行大型酥油花燈會。當晚,數萬僧俗群眾齊聚拉卜楞寺,大經堂前陳列出了七組工藝精湛、色彩絢麗的酥油花。
傍晚時分,群眾已經在拉卜楞寺大經堂外的馬路上排起了長隊。夜幕降臨,眾僧列隊、朗誦經文,悠揚的佛樂響起,人群依次觀瞻以示敬意。
拉卜楞寺寺管會僧人告訴記者,酥油花是藏傳佛教藝術的“三絕”之一,包括唐卡、酥油花、還有壁畫。拉卜楞寺的酥油花(燈)節,已有280多年的歷史。
拉卜楞寺的酥油花都是每年新做的,每隔三年要換一次題材內容。晶瑩潔白、細膩松軟的酥油加之各種顏料,被塑成佛祖神仙、菩薩金剛、花鳥樹木等,個個形態逼真、栩栩如生。
據介紹,酥油彩雕的制作剛開始要在冷水里捏造,待酥油有韌性以后,再加顏色,做出各種造型。
農歷正月十六,拉卜楞寺舉行正月法會系列活動的最后一項佛事活動——“轉香巴”,數萬名省內外僧俗群眾和游客參加了這一隆重熱鬧的佛事活動。
上午10時許,拉卜楞寺僧人列隊抬出彌勒佛塑像,從“大金瓦寺”彌勒佛殿出發,在“大金瓦寺”樂隊的伴奏下,拿著梵香、珍寶、供品的僧人擁簇佛像,浩浩蕩蕩繞寺院轉圈,途中分別在三華門、德哇倉佛殿前、王府白塔處稍作停留誦經,并舉行簡單的宗教活動,最后前進至“大金瓦寺”講經臺結束法會。大批僧俗群眾則依次緊隨其后,轉動寺院周圍的轉經輪。由于彌勒佛主管未來,所以,前來朝佛者人山人海,大批信徒爭相繞寺誦經,觸像領灌,祈愿未來幸福。
(何龍 石凱平 賀健)

舟曲 農歷正月十四,舟曲縣東山鄉為期三天的“轉燈”活動拉開帷幕。
“東山轉燈”是東山鄉遺留下來的帶有濃厚地方色彩的民俗活動,是整個正月活動的高潮,被稱作是東山鄉村民的狂歡節,既包括傳統的轉燈踩道、迎燈送福,也包含著保佑一方平安、盼來年福壽康寧、五谷豐登的祈愿。
東山鄉自古就有“轉燈踩道”和“迎燈”之說,每年從臘月起開始做燈,農民破竹扎燈,糊燈貼花,捆扎火把。民間藝人扎制的彩燈、燈具各異,有手提宮燈、八卦燈及象形的雞、鴨、魚燈,也有栩栩如生的金魚和蝴蝶,鮮艷嬌美的荷花和百合,水靈甜蜜的鮮桃和石榴。夜幕降臨時,轉燈的人集合整隊排號。時至,鳴放三眼跑、煙花不熄,鑼鼓嗩吶喧天,數百轉燈人背起燈籠,手持火把響器,入場踩道。轉燈人前后相隨,手舞足蹈,邊唱邊走。入村之后,火把熄滅,燈籠排成一字形穿村而過,家家焚香化馬互敬酒致意。午夜入場踩道轉燈,歡樂舞蹈,通宵達旦,盼來年福壽康寧、五谷豐登。
元宵節期間,舟曲縣城關鎮東、西城社區在老城區舉辦了社火鬧新春活動,為群眾增添了濃濃的春節歡樂氛圍。
雄獅耍起來,長龍舞起來,霸王鞭打起來、威風鑼鼓敲起來,秧歌扭起來,旱船跑起來。參與表演者眾多,觀賞喝彩者成千上萬,鑼鼓喧天,叫好聲、掌聲此起彼伏,甚是熱鬧。大街小巷掛滿了紅彤彤的大紅燈籠和艷麗多彩的各式花燈,處處展現著濃濃的年節氣息。
(李鵬飛 尹黨周)

合作 2月22日是傳統佳節元宵節。當晚7時,文博大廈里的場面可謂壯觀,由州文廣新局主辦的合作市迎新春元宵節燈謎晚會在這里舉行。不少市民早早來到現場,與家人一起猜燈謎,做游戲,看演出,歡度元宵佳節。
游戲區里,套彩、勺蛋、搶凳子、拼圖等游戲吸引著孩子們躍躍欲試,小臉上滿是期待。“往上往上”“左邊一點”“好了好了”“哈哈,圈圈剛好套住禮品。”這邊搶凳子的也是全身貫注,眼睛盯著凳子,腳底下也不怠慢,只聽鼓點一停,孩子們急忙往凳子上坐去,唉呀,小姑娘一下子坐到了地上。
猜燈謎當然是晚會的重頭戲,一排排燈籠狀的謎語條引人入勝。燈謎區人頭攢動,有人思索,有人搜索,忙得不亦樂乎。猜中的人拿著領獎條開心而去,沒有猜中的又繼續投入下一個目標,斗志昂揚。
羚城群眾藝術團也為市民奉上了精彩的文藝演出,這個夜晚真熱鬧。
(張淑瑜)

臨潭 元宵佳節,臨潭各個村鎮張燈結彩,各村扶老攜幼齊聚一堂看晚會,賞彩燈,鬧元宵。
新城鎮哈尕灘村,聲勢浩大的“花燈”和煙火表演已經傳承延續了近百年,吸引著四面八方的群眾前往觀看。
“花燈”是由主燈桿和散燈組成。燈桿由長近十米的主桿上橫搭的五根橫桿組成,橫桿上再綁上各式的煙花,由一根引線點燃,形成火樹銀花不夜天的壯麗景象。
隨后,大家開始準備燈桿下的散燈,散燈是由一個個扎著紙人的煙花組成。不同于燈桿上煙花的是,散燈上扎著焦贊、孟良等歷史人物。而整個“花燈”的燃放也是根據楊家將取神龍木時“焦贊會放火不會收火,孟良會收火不會放火”的典故而燃放的。
晚上11點,祭祀活動結束,點“花燈”活動開始,從焦贊這里點燃的引線在煙火的陪伴下,徐徐點燃了燈桿上的煙花,并慢慢全部開始燃放,萬花齊放的壯麗景象讓大家無不驚嘆。
而在店子鄉店子村,正月十五鬧元宵更加注重傳統民俗活動。晚上6點,村里的老人帶著社火舞獅隊、鑼鼓隊、秧歌隊、龍虎旗隊一眾,走上村頭,預示著請來保佑地方的神靈來村里挨家挨戶拜年。每到村里神位之處,大家便停下來,焚香磕頭祈求諸神保佑風調雨順、四季平安。
結束了拜年活動,店子村的第一屆元宵晚會開始了,這是由村里的大學生們自編自導自演的一場晚會。
“傳統的民俗活動結束后,村里就沒什么演出了,年輕人有些就去喝酒,有些就跑到別的村看晚會,今年我們也辦了一場自己的晚會,讓大家的元宵節過得更熱鬧。”店子村社火會會長賀,撜f。
通過傳統民俗文化特色與現代的文藝晚會元素的“嫁接”,實現了主題宣傳與民俗藝術的有機結合,展示了村鎮精神文明建設,展現各家各戶積極進取的時代精神和發展勢頭,這是農村年味中最為突出的氣息。
(馬保真 張繼元)
|